•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

我的法兰西岁月观后感精选7篇

来源:www.gexingshuo.com 时间: 2017-04-13 所属栏目: 观后感 人气: 381
我的法兰西岁月观后感精选7篇

《我的法兰西岁月》观后感
 
怀着无以言喻的心情,我又一次看完了《我的法兰西岁月》。不知道为什么,影片中的某些角色、某些场景、某些话总是萦绕在我脑海中……
 
总是无法忘怀淡氏(邓希贤之母)那回眸一望,那眼神直射我的心底,让我看到了一个慈母的忧虑,也让我想起了我的母亲。我第一次离开家乡的时候,依稀也是这般的眼神触动了我心扉,我至今都忘不了……
 
小时候学过一篇课文叫《挑山工》,文字的渲染让我对挑山工的生活充满了同情。但《我的法兰西岁月》中,给了另外一群人一个特写:一群赤裸着膀子的汉子(当然,其中也不乏一些老人)唱着不知名的歌,四肢攀在泥坡上,艰难前进……这群人就是纤夫。我不知道该怎样描述我看到那一幕的心情,只觉得揪心、难受。而在希贤、绍圣、德铭眼中,我分明看到了同情和一种坚定的决心。
 
所有去法国勤工俭学的学生初到法国时都充满了求学和工业救国的希望,那样灼热的目光给了我信心。记得聂荣臻说过一句话:只有先低头认输,有一天才能够昂首做人。这句话不仅振奋了片中学生们的精神,也打动了我。这让我想到了中国的一个成语——韬光养晦。的确,当时的中国还很落后,与西方列国尚有差距。我们只有先低头认输,向他国学习,找到救国的办法,才能拯救中国,救四万万同胞于水深火热之中。如今的中国虽国富民强,也应不断借鉴学习他国优秀的文明成果。
 
当时法国也经济萧条、通货膨胀、工厂破厂、工人失业,连法国人都很难找到工作(米歇尔一家就是个典型的例子),更何况是中国人。希贤他们处处受欺负,就连在克鲁梭施奈德钢铁厂工作的中国人也难免挨打受气,斯文如聂荣臻不也动手了么。在这样的背景下,邓希贤、周恩来、聂荣臻、赵世炎等选择做盗火者,他们为的是中华之崛起。也正是有了这样一批又一批的盗火者,中国才能走到现在,才能越来越好。那时的中国提倡“革命”,有时难免会采取“以暴制暴”的策略。但现在,最近发生的钓鱼岛事件影响之深是我没想过的。周围很多人反日情绪高涨,纷纷参与游行示威、打砸日货。对此,我认为我们应保持清醒头脑,理性爱国;了解历史,用事实说话。
 
我曾提到过米歇尔一家,其实就是米歇尔和玛格丽特父女俩。至今我回想起他们一家,我仍然充满了同情。卖花的玛格丽特沦落到靠出卖自己的肉体与灵魂谋生,而退役多年的老军人米歇尔还在卖苦力。这不禁叫我想到了曾经深陷水深火热的中国劳苦大众。不管怎样,经济不景气或者世界不和平,受苦的总是老百姓。如今,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们把世界称为“地球村”,我们都向往“和平”与“发展”。
 
没有旧中国政府支持、没有资金提供的情况下,邓希贤他们依然保持着强烈的求学动力。而我们,有国家的支持、政策的保证、师资的后盾与科技的帮助,我们更应该刻苦学习、积极进取,方能报效祖国回报党。当时,邓小平同志曾说“把一切都交给党”,周恩来同志也说“为中华之崛起”,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我坚守着我的信仰,拥护中国共产党,为中华之长立不倒。
 
在《我的法兰西岁月》中,周恩来同志发表了几场慷慨激昂的演说,我记忆犹新。我一直对演讲有着独特的兴趣,也一直想提高自己的演讲水平,将来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演讲家。听了周恩来同志的演讲,我钦佩之情油然而生。我相信我也可以和演讲家一样用心、用情打动听众,将积极的向上的思想传达给听众。
 
有一句话一直激励着我,那就是邓小平同志多次说到的“我会长大的!”,这句话在《我的法兰西岁月》中被多次提到,令人印象深刻。可能现在的我羽翼未满、本领不硬、学识不足、经验不够,但,我会长大的,我会长大的……我正在努力学习本领,扩充知识,增强实践能力,总有一天,我会笑着对自己说:“你真的长大了”。
 
看完《我的法兰西岁月》,有些曾被我放弃的品质又被我寻了回来,我更加坚定了我要一直坚强、勇敢地走下去的信念。正如邓小平同志在影片中讲的那样“世间一切都是辩证的”。伟大的先驱们在当时那样山重水复疑无路的绝境下,不也依靠自己的努力,终得柳暗花明又一村吗?我相信,只要我努力,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
 
 
《我的法兰西岁月》观后感
  一次偶然的机会,有幸看到《我们的法兰西岁月》这部剧集,在韩剧、穿越剧充斥各类综艺节目占据荧屏的新潮时代,再去追忆那段峥嵘岁月、再去瞻仰那些革命先烈遗留下来的了历史遗迹,让人有种无比敬仰的情怀。那是一个无与伦比的年代,那是一段精彩绝伦的历史记忆。无论时代如何更迭、无论时间怎样流逝,这段历史都不会褪色,在遥远的历史长河中都是一如既往的光彩夺目。
      同样是风华正茂,同样是青春年少,我们与那些革命前辈中间却横亘着一条永远无法逾越的鸿沟,美其名曰,他们顶着"赴法勤工俭学"这样一个华丽的桂冠,前面即将面临的艰辛会是怎样他们都无从知晓,但是依旧义无反顾,信心百倍地踏上了征程,漂洋过海为了祖国的未来、心中的理想而奋斗,他门带着我们中华儿女特有的质朴、坚毅来迎接一次次的考验与艰险,他们凭借自己的智慧与雄辩的口才为在法的华工打赢官司、争取到利益,让所有在座的外国人对我们刮目相看;在中国留学生受到不公平待遇时,他们想尽办法,请愿、游行示威都只是为了向世人争取我们的平等权利,向世界证明我们不是一个任人宰割、任人欺负的羔羊。昏暗的夜色里,我们依稀可见一个伟岸、健硕的身影,漫步在巴黎的街头,虔诚地站在埃菲尔铁塔前立誓要为中国的崛起而奋斗献身,他就是我们中国人人人敬重的周总理。还有一位就是在法国读书被误认为是日本人,激愤的在胸前挂起“我是中国人”的纸牌表明身份,他就是伟大的革命家蔡和森。而令我们不得不提的另一位革命家,也是日后引领中国走向繁荣昌盛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赴法留学生中,他是年龄最小的一个,但是他的执着、坚持、努力无人能比,在法国的街头,他就给自己定下了宏伟的人生目标,他要学习法国的先进知识、先进文化,他要让在法国所见的新鲜事物,在未来的中国也会有,而且甚至比其更先进、更胜一筹,而且历史足以表明,他做到了,他带领中国人民改革开放,日渐走向富强。在这次赴法勤工俭学运动中,除了铁骨铮铮的热血男儿外、当然也不乏侠骨柔情、刚强坚毅的女中豪杰,他们来自中国的五湖四海,但却因为一个目标相聚在一起,那就是中国的崛起。他门在异国的热土上挥洒着自己的青春,有的甚至付出了生命代价,只是为了革命事业能够继续!  
       的确,古今中外,没有哪一次留学运动,像赴法勤工俭学运动一样,培养了如此众多的杰出人才,他们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中华民族的发展强大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他们用青春与热血为中华民族勾勒了美好的宏伟蓝图,他们的名字永垂青史!上个世纪已经离我们悄然而去,但是这个世纪上演的精彩剧集却依旧萦绕我们耳际,时刻都鞭策着我们,新世纪的钟声已然敲响,中国的未来将会面临怎样的局面,我们都翘首以待。战争与血腥已经成为历史,但是新一轮的科技攻坚战接踵而来,我们甚至没有一丝喘息的机会,我们只有手牵手、肩并肩共同抒写属于我们的华丽篇章。 
 
 
 我的法兰西岁月观后感
 
  今晚是我们上的第三节党章学习课,其实我们并没有上课,而是看了一部电影——《我的法兰西岁月》,一部有关邓小平在法国留学的真实写照的电影,看完这部电影以后,我的心中便被牵动着,也有所感悟,似乎明白了一些什么东西!
 
  我想我以后要做个有心人,就像邓小平爷爷那样。邓小平爷爷原名叫邓希贤,他十六岁去法兰西留学,是当时的中国人留学法兰西中最小的一个。当抵达法兰西,来到法国学校时,有幸碰到了聂荣臻学长,他当即表示了对这批中国留学生的热烈欢迎,同时在不知不觉也向他们提了两个问题——法国的国土面积是多少?中国四川省的面积是多少?当时只有邓小平爷爷知道,聂荣臻便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在身旁的叔叔和表哥也赞叹不已,夸他真是有心,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虽然只是在一些小事上留心,但它可以免除一些不必要的尴尬或别人的耻笑,甚至它还可以让你赢得大家的敬佩和赞扬。
 
  在这个影片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邓小平爷爷的一句最经典的话——我会长大的,这句话也是贯穿全片的话,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十六岁的邓希贤来到了法兰西学校留学,条件颇好,可好景不长,她和叔叔表哥最后甚至沦落为流落街头的流浪汉,因此也不得不出去找活干,可是又碰上了法国的金融危机,法国人自己都难以找到工作,更何况一个未长大的成人,一个又矮又瘦的中国人呢!打邓小平爷爷并不在乎这些,他还是去了一个搬运码头去找活干,当时就碰到了“找茬”的法国人,他不仅侮辱邓小平爷爷,甚至侮辱蔑视邓小平的能力和他挑战扳手腕,结果可想而知,邓小平输了,他当即说出一句话——我会长大的。不过这位叫米希尔的法国人在邓小平遭遇抢劫时救了邓小平一命并解释了那件事,从此之后他们变成很长有好的忘年交。
 
  其实,邓小平说的是到法兰西留学,但真正学习的时间也就是赶了过来的在法国学校的那段时间,其余要么在为生计奔波,到处找活干,以填饱肚子,要么在沉浸于爱国事业中,寻找爱国前辈们——聂荣臻、周恩来、陈富春、蔡和森等等,和他们一起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在那一段时期,他们忍受了饥饿,忍受了漫漫长夜,忍受了饥寒交迫,但他们的心始终是火热的。
 
  看完这部电影后,让我想起了泰戈尔的一句话——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练,才有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血的手指,才能弹出时间的绝唱。的确,邓小平他们在经历过这样一段艰难岁月后,终于成为了一代伟人。
 
 
观《我的法兰西岁月》有感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说过:“做人最大的事情是什么呢?就是要知道怎样爱国。”无疑置否,邓小平爷爷就是这样的人,他用毕生的精力忠实地实践着爱国的使命,为祖国的振兴作出了感天泣地的不朽勋章,成为万人景仰的人物。
  影片《我的法兰西岁月》生动地再现了邓爷爷青少年时代的光辉形象,让我们在重温邓爷爷年轻时精神风范的同时亦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对怎样爱国有了更深的理解。
  清朝末年,列强入侵,军阀混乱,民不聊生。邓希贤(邓小平爷爷的学名)苦于报国无门,救民无路,遂怀一腔救国济世的热诚,和同乡两位伙伴一起远赴法国勤工俭学。然而,法兰西并非他们想象中的天堂。很快,他们就因拖欠住宿费被学校停学,生存也随着陷入绝境。
  身处异国他乡,求学无能,求工无望,一日三餐毫无着落。这是多么令人恐慌的一件事情啊!这时候,只要有一线生存生机,谁都会牢牢抓住不放。
  几经周折,机会终于降临!商店的老板同意让他们扮演小丑招揽生意!一个同伴留下了,邓希贤和另一个同伴却义无返顾地走了。他们挺着坚硬笔直的脊梁,走了!
  他们走了,我却哭了。在生存与尊严面前,他们毅然选择了后者。虽然,前途茫茫,心路茫茫,然而,他们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在举目无亲、人情淡漠的异国他乡讲骨气——这,对于年仅16岁的孩子,需要多大的勇气!这勇气,这势不可挡的勇气,就来源于血脉里汩汩流淌的爱国深情。否则,生存的欲望会战胜一切!
  成长启读
  多么令人敬佩的邓希贤啊!
  所幸的是,走投无路的邓希贤意外得到巴黎一清洁工米歇尔的帮助,而后,又结识了中国进步青年周恩来、王若飞等人,遂加入少共,三人成为密友。
  邓希贤的道路越走越宽。
  一天,邓希贤和外国人比掰手腕,虽然他竭尽全力,但,还是输了。然而使人惊讶的是,邓希贤不但不气馁,反而充满自信地说:“我会成长的!”——短短五个字,却铿锵有力,落地有声,比任何豪言壮语更富感染力。
  都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从贫困交加的旧中国走来的孩子却能如此地坚强自信乐观。这比泡在蜜水中,因一点小事就悲观失望萎靡不振的我们要强多少倍?因这句话,我的心就这样感动着。
  是的,人是会不断地成长的!任何一种结果都不是永恒的。永远的胜者是那种拥有胜利者心态的人。
  不是吗?在法兰西艰难的五年岁月中,邓希贤从一名求知若渴的学子到一名坚强的职业革命家;从接受革命真理到主动参加反对北洋政府向法国政府借外债的“拒款斗争”再到1924年7月周恩来回国,他义不容辞地承担了“旅欧共青团”执委的重担……这,就是令人欣喜的、充满暴发力的成长!
  为了更好地振兴中华,他心怀忧思,不甘落后,革除积弊,立志改革,同祖国一起成长。而今,我们的祖国妈妈已走过苦难,走向日新月异、百业俱兴了。
  虽然,她目前还不够强大,还只是发展中国家,还有一些缺点和不足,但,“长江后浪推前浪,病树前头万木春”。她,正挟着狂飙,以一种不服输的胜利者的心态呼啸着冲向未来。
  同学们,就让我们咀嚼着英国著名诗人拜伦的名句:“祖国,我爱你,连同你的缺点!”让我们像邓爷爷、周总理一样,紧紧抓住青少年的大好时光,把源源不断的爱国动力化为学习的行动,刻苦拼搏,孜孜以求,长大了用真才实学,与所有志同道合的爱国人士一起,齐心协力打造出祖国最绚灿的明天吧!
 
 
电影《我的法兰西岁月》观后感
这部电影的上映时间是2005年的9月份,在9年后的毛概实践课上,我却是第一次观看。虽然不是很喜欢这种类型的电影,但是既然作为实践课的推荐电影,想必肯定有其缘由,所以就认真的看了,在整个看的过程中还是很有感触的。
电影的开始,看到了伟人邓小平的出现,再结合电影的名字,大概猜的出,这部电影所要讲述的内容了。整部片子,是以邓小平的口吻讲述的,从青少年时期的他,到青年时期的他,再到中年时期的他,都是他的所见所闻,给人很强的真实感。16岁的他,就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怀,为了祖国的复兴,在一个本应该无忧无虑的年纪里出国学习,看的出,伟人与平凡人的不同,似乎伟人在很小的年纪里,就懂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而对于我们而言,这句话不过是书上的一句的话,是一种爱国情怀,可能我们根本就没有想过如何去把这样的一句话付诸实践,或许是我们生活的年代足够的太平吧。出国学习他们,面临了很多的困难,本来就语言不通,通过努力,克服了这一困难,可是更大的困难又出现了,似乎一直是在挑战他们的极限,面对连吃住这种基本问题都无法解决的境况,他们没有退缩,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此行的目的,他们一直坚持,想尽一些办法,为了生存,为了学习,主要是为了改变中国的命运,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们的努力和坚持之下,最终学有所成的归来了。
反过来看我们自己,就先不说是为了祖国,就先说是为了自己,我们都没有倾尽全力,在一个本该好好努力,为将来打好基础的重要阶段,却还在沉迷于“享受”。看了这样的一部电影,真的应该好好的反思一下自己,不求做一个伟人,能做好一个中国公民是第一步!
 
 
《我们的法兰西岁月》观后感
 
一部可以给你答案的作品可以被称为好的作品,但称不上是优秀的作品。优秀的作品可能给不了你任何的答案,但却教给了你提问的方式。
 
看完这部电视剧,最直接的感受是:既羡又恨。羡慕的是,周恩来、邓小平、陈毅、李维汉、李立三等共和国的先驱在青年时期就那么敢想敢为,以国家之兴衰为己任;恨的是,在老一辈革命家打下的江山上成长起来的我们90后一代,却大多缺少了当年那种忧国忧民,悲天悯人的国家责任感。当然,造成这种缺失的原因是很多的,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讲,和平稳定的社会现状也可被划在原因之列——毕竟多难更容易兴邦。
 
当然,这些留法学生的国家责任感不仅仅来自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从这部电视剧中,我不只看到国家危难的现状给这些留学生带来的改变,更看到了他们的自强、抗争和团结是新中国成立、巩固的原始动力。在重庆留法预备学校,青年邓小平与堂叔邓绍圣一起参加留法资格考试,并因此结识了日后的同窗李火麟和耿照魂,在一些列戏剧性的经历后,四人均通过考试踏上了赴法留学的轮船。与此同时,远在天津的周恩来也拒绝了富贵娇妻的诱惑,并且虽因组织学生运动被捕,仍不改出国留学探寻救国之路的志向。没有对中国未来美好前景的执着追求的人,很难想象会有这样坚定的决定。
 
看到这里,或许我们不禁要问:“今天的我还会为着国家的、民族的前途、去向和命运放弃舒适安逸的生活吗?”回答“不是”吗?我们羞于启齿,谁人都不愿被人指责是温室里的花朵,烈士血染的国旗下成长起来的软骨头。回答“是”吗?我们又明显的感觉到底气不足,毕竟科学的讲,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然而我们与剧中老一辈革命家同为大学生,造成这种巨大差距的原因何在?
 
是市场经济带来的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可是西方也有主张“民有、民治、民享”的林肯,也有开辟总统任期制的华盛顿,可见经济体制不是国家责任感有无的直接原因。是国家意识形态的缺失?可是我们政治上有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主义等为主导的共产主义理想;道德上有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主义理想,近年来更是兴起“国学热”,从传统儒家文化中汲取营养,因而国家意识形态不仅不缺乏,而且很充实。那么是我们自身的问题?但是90后的你我形体特征上与老一辈革命家并无明显不同;即使所处时代不同,至少也同为大学生,智力状况也应该差距不大。那么缘何思想迥异?如果说思想的形成取决于一个人的成长、生活环境,这个问题就又从主体倒了回去反观客体,从而陷入循环。
 
不是这个问题无解,而是这无解的问题恰是这部电视剧的意义所在。
 
换言之,这部电视剧带给我的,除了让我看到老革命家青年时代的崇高理想和艰苦奋斗的作风,也让我扪心责问同为青年大学生的自己与他们的差距所在,以及不断思考如何去缩
 
小这种差距乃至超越差距(我们都应有追求至善的理想)。感受伟大的目的是为了超越伟大,即使不能超越我们可以追求平齐,就算连平齐都困难,至少要努力缩小与伟大的差距。这不仅仅是《我们的法兰西岁月》教给我的,更是老革命家的青年经历带给我的启示
 
 
小学生《我的法兰西岁月》观后感
  今天,学校团委组织我们观看了《我的法兰西岁月》,看了后感触颇深,有不吐不快之感,特来此佳处,一吐为快。
  一,艰苦的环境,造就了邓小平不屈的性格。当一个16岁的孩子在异国他乡的码头上背负那沉重的大包,当一个矮小的中国人,在法国的钢铁厂里被累倒,被工头骂为黄狗时,他没有屈服,依旧为了自己的救国梦,在异国他乡艰苦的生活着,依烤土豆充饥,却实现了自己的盗火者的梦。
  二,那伟大的同志般的情谊是我深深感动,聂荣臻,周恩来,赵世炎,蔡和森,邓小平,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依然为了革命的梦想,而在孜孜不倦的追求者。当饥饿难耐的邓小平来到蔡畅,赵世炎(夫妻 )家时,两位革命前辈把自己仅有的两碗面推到了邓小平的面前,后来小平发现了,把自己仅有的两法郎房子了他们的壁橱里,流着泪离开了。这种同志之情是多么的宝贵呀,中国革命的火种在法国得到点燃,与这种伟大的感情是分不开的 。
  三,小平同志伟大的人格魅力是我深深折服,他对法国无产阶级那深深的爱,对北洋卖国政府的深深的恨,对同志那无私的爱,对工作的无限忠诚。使我深深地感动。
  在影片的结尾,当被法国驱逐的的邓小平说出“总有一天法国人民会铺着红地毯欢迎来自中国的朋友的”,镜头切到小平同志访问法国的录像,我的眼睛湿润了,有哪个人会想到,一个貌不惊人的小个子会成为13亿中国人心目中的勇雄,谁会想到一个没驱逐的外国人会再一次踏上法兰西的土地,而被最为最尊贵的国宾。
  一切不可能的事,小平都做到了,这就是伟人的风采。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条件要比小平在法国时好上一百倍,我们为什么就不能成功呢,只要我们有目标,有毅力,有追求,有信仰,也一定会成功。
我的法兰西岁月观后感精选7篇
1 元
1.68 元
5.20 元
6.66 元
8.88 元
自定义
谢谢您的赞赏
保存
取消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