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

云雀叫了一整天读后感400字500字1000字

来源:www.gexingshuo.com 时间: 2016-09-18 所属栏目: 读后感 人气: 555


 云雀叫了一整天读后感一:

  今天要推荐的书是木心的《云雀叫了一整天》

  我比较坏的习惯就是不管看到什么作品,只要是感兴趣的,啃的动的,总是要搭上作品的作者本人抓起来嚼两下,这真的是恶习,~大概是潘多拉投胎,我以后会改!我知道错了~

  这是一本诗集,我觉得对木心先生的赞美就是,他真的是一只老猫,年纪再大也只有十几岁。字里行间可以看见它的爪子,懒腰和猫特有的哼哼。记得有读过他书的人说他是个骚包,相信听到这一类的赞美,他老人家还不知道在背地里怎么偷着乐呢。书本身很好看,语句里的劲道怕是两个90后的好小子为了爱情在劲舞团互相打一架都有的多,偏偏文字够安静,又干净的像外星人。

  说到文字干净,木心先生是上过私塾的,而且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坐过牢,见证过新中国成长,人的一辈子该有多闹腾才算精彩呢?先不说个人的才华,能在那种时代好好的活下来,光是有命看看戏就够忙的了,虽说作为人来说所有的人本来没什么差别,但只这一样,都注定了这样的人是这个年代里的淋巴结,所以对于我们来说,他当然是外星人,因为有才,还是特别精致的外星人,是至少在被网络推动的这个时代分岔口上,个把世纪都无法复制的外星人。

  哎~我错了,有兴趣的还是去翻翻他的书吧。

  云雀叫了一整天读后感二:

  最近在网上瞎转悠,居然找到了木心的书,很开心。这个一度被国内封杀的作家,只能选择在世界各地游走。《诗经演》是木心最接近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姿态,从家里的藏书里翻出木心的那套合集,想起送我这套书的好朋友。由于各自工作繁忙,却好似很久没有联系了。《云雀叫了一整天》是木心的诗集和俳句,也是我最喜欢的文本。这两年来读书,写笔记,上班,做设计写文章,这些琐事构成生活的所有细节,有滋有味,有血有肉。其实生活可以很简单的,只是大多数的人意识不到而已。

  随着年岁的上升,看世界的角度不再激越,所谓的岁月静好,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心态,心境好则万事舒畅,心不知足则诸事不顺。临下班,朋友在Q上说起自己的老婆,喜欢处处跟人攀比,看着老公家底不厚、赚钱不多,则事事不顺心,回到家就寻事挑衅,弄得家里鸡犬不宁。他老婆我见过,偶尔朋友聚会他老婆总是跟着,经常一起吃个饭什么的,这女人就像特粘人的蚂蝗,论文化水平也不低,说话慢条斯理的也应该是一个不错的知识分子,怎么着也难以和虚荣心膨胀的那一类俗世女人挂上钩。木心的俳句里有这样一句话:“给我的自由愈多,我用的自由愈少”。这话对男女都合适,我这位朋友很开朗的个性,从事艺术工作,却不能享有自己的个人空间,委实可怜得很。木心又说:“自身有戾气者往往不得善终”。且不说结局如何,喜欢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人,总是欠考虑的。

  “孤独感是一种快感”,彼此了解的朋友都知道,之所以现在的我过得轻松惬意,是因为某段情感经历,让我懂得自由是一件多么难得的事情,这钱财为身外之物,难道情爱就是生命之必须?为何要把自己禁锢在根本不合适的圈子中任人圈养着不见天日?你看看,现在,我这兄弟就是这样,他爱艺术,而艺术已经不爱他了。所谓的,“无审美力者必无情”,两个不相干的人即便生活在一起,也是不相干的。肉体只能代表活着的一部分,这绝大多数意识不到的一群人,就生活在我的身边。他们成天吵吵闹闹的,争先恐后的,不知疲倦地,做着后代不能原谅的事情。

  “世界乱,书桌不乱”。能够静静地,在属于自己的空间里安于阅读,做喜欢的事情,已经很幸福。如果木心现在还活着,他是不是会庆幸他的书终于回到了江南读书人的手中,相信他再也不用写:”又回家了,回别人的家了”。他终是回了家了,不管是以何种方式,这个孤独的人,这个“喜欢冷冷清清地热闹一番的人”。

  在临近下班的最后一分钟,和我Q上的兄弟说:那本《云雀叫了一整天》,不错。

  云雀叫了一整天读后感三:

  亲爱的陈丹青先生:

  您好!我做木心先生的粉丝已经三年多了,当然由头是因为您整理的那一套《文学回忆录》。我现在回忆起在灯下读这套书的过程,简直是时而捧腹大笑、时而又泪流满面、时而陷入沉思、时而又奋笔疾书(抄写)……这大概是我这些年来(尤其指工作后,分心的事儿多,读书效率低下的这么几年)读过的书中,给我情感体验最丰富的一本了吧。

  通过您的听课笔记,我认识了一个好玩的、倔强的、富有贵族气质和独立精神世界的老头儿。我喜欢他讲耶稣的爱是对全人类的暗恋,喜欢他讲蒙田“头脑硬、膝盖软”,也喜欢他讲《世说新语》是中国知识分子最好的教科书……我想,每一个跟我一样有一些些微薄的文学基础的人读了这本书,都会被木心先生的幽默风趣所着迷,也会被他的浩瀚阅读面所折服,更会被他独立的、自由的、完全自我建构的体系所震撼。

  当然,这些似乎不用我说,每一个喜爱木心的读者都能感受得到。通过《文学回忆录》,我又开始选择读木心的诗。这几年微信公众号盛行,关于木心除了那首《从前慢》被广为流传外,他的很多“名言金句”也常常被拿来作为人们争相引用的对象。我到不大喜欢看断层的单句,所以找来了他的散文和诗歌分别读了一些。我最喜欢他的几篇文章里,《乌镇》是一篇叫人要掉眼泪的。一个被故乡所遗弃的游子,在漂泊多年之后看到一片落寞,他心里的失落每每叫我也难受起来。先生的文字里有一种温润却一针见血的智慧,有好几篇要耐着性子反复阅读,才能感受其中的意味。他的诗歌也是,看上去多情浪漫,实际上却也是隐藏着自己的智谋,那是狡黠的、也是高傲的、却一定是真诚的。

  当我参加了《人生大不同》的活动,亲耳听您讲木心,尤其讲这几年你在做木心纪念馆和木心美术馆的时候,全国各地不少80、90后跑来乌镇想跟着您做事,单纯就是因为他们喜欢木心的时候,我心里是很懊恼的。我懊恼自己没有这个勇气(或者说是一点点对生活的胆量)跑到你面前说:“陈老师,我虽然什么也不懂,但是我愿意为木心先生守护一些什么。”一个作家的魅力,正在于此吧。他用他的作品让读者产生情感,并且觉得一定要为这个老朋友、尊敬的老师(实际上根本素未谋面)做点什么,而且是不求回报的、全心全意的做点儿什么,就像年轻人追星一样。

  但我觉得在读木心的路上我还只是刚刚开始。我也不想仅仅只是读他的文字,我也想有机会到乌镇来看一看他的画,还有一些音乐作品的呈现。至少在读过他不多的文字里,我被老头子有趣的、独立的人生哲学所吸引。他对朋友、对爱情、对艺术、对祖国,从来都是个特立独行的异类,从来都不因为所谓的“伟大”而盲从。有时候,我觉得您也是这样。

  其实,十多年前我在上海文艺出版总社听过您一次报告。具体当时您讲什么主题我忘记了,但是那时候《退步集》刚刚出版,我还是个大学校园里的文艺青年,第一时间读了这本书。您在书里的“叫嚣”、您的反思、您的痛批,给我一种爽快的感觉。我从初中起就喜欢读鲁迅先生的作品,那时候阅历尚浅,只觉得“骂政府”的人很有性格。我觉得你们在某些方面是有相似之处的,所以当我看到您的《笑谈大先生》以后,我真是觉得,“物以类聚”。什么样的人会喜欢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人会遇到什么样的人,上天都是给归类规好的吧。现在很多人写东西,又要害怕被和谐,又要迎合市场,要做老好人,必定做不好真学者。您昨天说做“聪明的好人”,我要说的是,只要“聪明”(这里基于的是品性和人格上的衡量),哪怕做个“混蛋”有时候也是可以的。哪怕“混蛋”要被打压,又有什么关系呢?你也一直是这样做的,真真令我钦佩。

  在我们这样的时代,人人都渴望自我表达,人人都觉得自己特别牛逼,特别专业。但其实,如果每个人闭门造车,只自圆其说,而从来不走出去,从不闭上嘴巴认真看的话,一堆堆的文字垃圾只会将真相掩埋。我们都在讲批判精神和独立思想,但实际上有很多口口声声大张旗鼓地人,往往却成为历史的剽窃者。这很可笑,但是他们很相信。我欣赏做实事儿的人,就好像您。哪怕你说自己老在镜头前装孙子,但是木心被大陆读者认识了,纪念馆和美术馆也做起来了。您的《局部》和《号外》正在人群中流传,就看昨晚就知道了,大宁剧院座无虚席。你说:“这是不对的,木心是小众的”。但这个时代,人人爱标榜“小众”。小众也成了大众。所以也不必在意喜欢木心的人太多,因为,我始终认为,真正的作家是面对每一个个体的,即每一次阅读,其实都是一个人的私密事件。阅读之后虽然可以分享、交流,但是那一刻的情感,却只有自己最清楚。

  您是木心的老朋友,也可以说你们是最亲密的师徒。您多幸运,遇到了木心;孙先生也多幸运,遇到了您。人与人之间的惺惺相惜,继而产生不能割舍的亲情。原来不仅仅是人人歌颂也痛恨的爱情才会有这样的事,您和木心先生的感情,实在令人觉得羡慕而求之不得。如果说爱情的魔力在于无止境的惶恐和时时刻刻的牵连,在磨砺过后最终让两个真正相爱的人并肩共行产生幸福的话;你们之间的这种师徒情谊,却是长久而稳定的,是有一个共同的方向,却又始终各自在自己的道路上孤独的摸索着,这种模式似乎更接近一个人的本质。

  陈丹青先生,谢谢你让我认识木心;谢谢你做的这些事(除了木心之外还有《局部》这些让人接近美的事业);谢谢你让我有所思考。

  洋洋洒洒乱写一气,请原谅我的鲁莽和无知。

云雀叫了一整天读后感400字500字1000字
1 元
1.68 元
5.20 元
6.66 元
8.88 元
自定义
谢谢您的赞赏
保存
取消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