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

弘一法师名言经典语录选

来源:www.gexingshuo.com 时间: 2017-02-08 所属栏目: 经典说说 人气: 350
弘一法师名言经典语录选

强不知以为知,此乃大愚。本无事而生事,是谓薄福。
 
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
 
以淡字交友,以聋字止谤;以刻字责己,以弱字御侮。
 
公,生明。诚,生明。从容,生明。
 
识不多则多虑,威不足则多怒,信不足则多言。
 
缓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免祸。
 
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处至急之事愈宜缓。
 
论人当节取其长,曲谅其短;做事必先审其害,后计其利。
 
凡一事而关人终身,纵确见实闻,不可着口;凡一语而伤我长厚,虽闲谈嬉戏,慎勿形言。
 
任难任之事,要有力而无气;处难处之人,要有知而无言。
 
恩怕先益后损,威怕先松后紧。
 
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
 
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
 
临事须替别人想,论人先将自己想。
 
不近人情,举足尽是危机;不体物情,一生俱成梦境。
 
善用威者不轻怒,善用恩者不妄施。
 
处逆境心须用开拓法,出顺境心须用收敛法。
 
人好刚我以柔胜之,人好术我以诚感之。
 
无事时,戒一偷字。有事时,戒一乱字。
 
“在事者,当置身利害之外。建言者,当设身利害之中。”
 
这点倒是做的还可以,遇事敢于承担责任,敢于直言,不怕吃亏。
 
“临事须替别人想,论人先将自己思。”
 
做事情,还是替自己想的多,似乎还没有多替别人思考的习惯,这点今后应该多加注意。书面文字论人功过,虽然不属那些长舌妇类,但也毕竟不是好的品性气质,应引以为戒。
 
“静坐常思已过。闲谈莫论人非。”
 
闲谈时候,一般不喜欢论人非;以前喜欢气功,还常常静坐,也能够思考自己的得失过错,但现在很少能够屏息静坐常思己过,虽偶尔留于行文,但毕竟不如静坐思过来得彻底。
 
“对失意人,莫谈得意事。处得意日,莫忘失意时。”
 
与故人朋友相约,时常提起那些陈旧的往事,有得意的眉飞色舞,也有失魄时的义愤填膺和无所事事。以后如遇此等场面,应该简单掠过,不要多提自己,还是多听听他人的故事。
 
“不尽人情,举足尽是危机。不体物情,一生俱成梦境。”
 
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
 
处逆境,必须用开拓法。处顺境,心要用收敛法。
 
于作事,必克己谨严,要做到极致。于生活,应戒绝奢华,一切从简。
 
人生最不幸处,是偶一失言,而祸不及;偶一失谋,而事幸成;偶一恣行,而获小利。后乃视为故常,而不恬不为意。则莫大之患,由此生矣。
  
于作事,必克己谨严,要做到极致。于生活,应戒绝奢华,一切从简。
  
欲论人者先自论,欲知人者先自知。
  
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事当快意处须转,言到快意处须住。
  
物忌全胜,事忌全美,人忌全盛。
  
识不足则多虑,威不足则多怒,信不足则多言。
  
缓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免祸。
  
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处至急之事愈宜缓。
  
强不知以为知,此乃大愚。本无事而生事,是谓薄福。
  
人当变故之来,只宜静守,不宜躁动。即使万无解救,而志正守确,虽事不可为,而心终可白。否则必致身败,而名亦不保,非所以处变之道。
  
安莫安于知足,危莫危于多言。
  
心思要缜密,不可琐屑。操守要严明,不可激烈。
 
对失意人,莫谈得意事。处得意日,莫忘失意时。
 
喜闻人过,不若喜闻已过。乐道己善,何如乐道人善?
 
人生最不幸处,是偶一失言而祸不及;偶一失谋而事幸成;偶一恣行而获小利;后乃视为常故,而恬不为意。则莫大之患,由此生矣。
 
喜闻人过,不如喜闻己过。乐道己善,何如乐道人善。
弘一法师名言经典语录选
1 元
1.68 元
5.20 元
6.66 元
8.88 元
自定义
谢谢您的赞赏
保存
取消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