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

李镇西如何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十篇

来源:www.gexingshuo.com 时间: 2016-09-25 所属栏目: 读后感 人气: 494

李镇西如何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十篇
 张老师曾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成为摄影师。但是他发现自己离不开这些孩子,于是婉拒了邀约,对心里那个梦想说了句对不起。关于未来,他想法很简单:做最好的老师,拍最美的照片,呵护那些纯真的笑容……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吧,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一:

  做最好的老师,这是很多求实老师的共同心愿。李镇西老师告诉我们:最好,是相对的。因为这是永远没有止境的追求,从这个意义上说,最好其实就是更好,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超越自己。

  现在我读完了《做最好的老师》也就是智力活动上的一个进步,教育理论上的一个刷新。怎样能成为一个“最好的老师”,李老师以从教近三十年的经历告诉我们,其实这非常简单。就是踏踏实实上好每一堂课,仔仔细细批改每一本作业,认认真真对待每一次谈心,开开心心组织每一次活动。每天坚持“五个一工程”,即:上好一堂课,找一位学生谈心或书面交流,思考一个教育问题或社会问题,读不少于一万字的书,写一篇教育日记。

  但这看似平凡的小事,几十年坚持下来就能成就一位不同凡响的教师。所以,教师所从事的是一种充满智慧与思考的职业,一种需要道德与正义感和毅力的职业,一种充满爱心与民主意识的职业。

  在整本书都拜读之后,除了尊敬和祟拜之外更多的是感概,如果每个学校都能出一个李镇西或者是苏霍姆林斯基的话,中国的教育会让全世界都刮目相看的。

  从《做最好的老师》一书中,我学到了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几点:

  一、教育者要拥有一颗童心。

  李老师说,教育者是否拥有一颗童心,对教育至关重要。这也是他后来能够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并且能够在教育上取得成绩的重要原因。他说:“能够自然地与学生‘一同哭泣,一同欢笑’的教师无疑会被学生视为知心朋友。有些在成人看来是不可理解的感情,在儿童看来却是非常自然的。而变‘不可理解’为‘非常自然’,正是不少优秀教师赢得学生心灵的可贵之处。”他说:“只要把握学生的情感,并注意环境、场合,教师任何‘过分的孩子气’都不会是多余的。在与学生嬉笑游戏时,教师越是忘掉自己的架子,学生越会对老师油然而生亲切之情——而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点。”在以前,对于他说的这些话我可能会不理解,但是,在我亲身体会了之后,也明白了教师拥有一颗童心的重要性。很多老师认为,老师就应该与学生有一定的距离感,认为老师与学生打成一片是不可想象的,认为学生与老师随便开玩笑是不懂规矩的表现,但是李老师却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同行们,老师融入孩子们当中不但是可以的,而且在教育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我受到李老师的启发,尝试与学生打成一片,发现其中的魔力是巨大的。

  以前我总认为师生见面,应该由学生先打招呼,认为学生见到老师时对老师不闻不问是不礼貌的表现,是对老师的不尊重。怀有这种心态时的我与学生相遇时,眼睛是不看学生的,因为我担心学生不向你问好。当然,很多学生看到老师摆架子,也就不向老师打招呼了,现在想来,当学生见到老师对自己爱理不理时,内心应该是很失望的。也许是受李镇西老师的影响,我与学生见面时不再面无表情,不再脸朝他处,而是主动露出笑容,遇到不向你打招呼的同学,我就主动向他们打招呼。就这样,同学们感到了我的平易近人,感到了我的和蔼可亲,课后能大方地接近我。这在很多老师看来也许是不可理解的,但我觉得这是多么自然。

  二、对后进生的教育

  李老师对后进生的教育是很富启发性的,在对后进生的教育方面,李老师的观念及一个个成功的案例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

  班主任们都知道,在班主任工作中,最令人头痛的莫过于对后进生的教育。在办公室时常听到老师们诉苦:“为什么我苦口婆心地、三番两次地教育他,他却不领情呢?”我也曾经是这样的老师,为这些事情苦恼着,却不懂得去反思。可是,自从学习了《做最好的老师》之后,我明白了后进生犯错的频繁性,以及进步过程中的反复性的特点,懂得了对后进生教育长期性和艰难性,懂得了对他们的教育不能只用一种方法,而且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理解之心和宽容之心,需要有足够的智慧,而爱和尊重则是成功地对他们进行教育的前提。

  三、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很多老师由于出于气愤中,经常不自觉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伤害了学生的心灵。可悲的是很多教师在造成这么严重的后果后还不知其所以然。

  李老师从教育专家的高度论述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的重要性。以下是李老师在保护学生自尊心方面的论述,很值得我们细细品读:

  1、教师尽量直截了当地帮助学生改正缺点,把他的缺点公之于众,以使其他学生从中吸取教训,不犯类似的错误,这种方法是最不成功的,因为这无异于开“批判会”,把孩子心灵中最敏感的地方——自尊心、个人尊严、自豪感统统暴露于外,并使之受到伤害,这种教育所造成的损失是难以估量、无法弥补的。

  2、只要我们深深地伤害了他们的心灵——也许是一记耳光,也许是一句辱骂,甚至也许只是一个鄙视的眼神——那么,不管我们平时对学生有如何深厚的感情储备,不管我们过去在学生心目中有多高的威望,也不管我们以前对学生进行了多少“行之有效”的教育,这一切都烟消云散了!

  3、教育成功的诀窍之一,就是永远不让学生对他自己感到绝望。但我也曾多次在激愤中说出一些让学生感到伤心的话:“你真猪!”“怎么这么笨啊!”“你真脏!”“你真烦人!”……当学生本来是非常尊敬老师并认为老师是在真诚地帮助他的时候,这些话无疑会击碎他内心深处“想做好学生”的美好愿望。一个学生真正的堕落,有时候恰恰是从我们教育者的无意识的伤害开始的。

  我们也会经常想到保护自尊心的问题,但是,由于我们的疏忽,却总是有意无意地伤害着学生的自尊心,而学生自尊心的受伤害,可能就是他自暴自弃的开始,就是学生与老师相抵触的开始,随之而来的可能就是学生与老师的处处作对,这对教师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是极为不利的。所以,《做最好的老师》一书让我受益匪浅。

  四、允许学生犯错,允许他去改正

  回想自己的教学工作,对于自己的学生,其实更多的还是爱,有时学生犯错了,我也会感到很气愤,但是,细想起来,孩子毕竟是孩子啊,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着自己的思想,你能期望他和你一样吗?你期望他们会那么听话,把任何事情都做得那么到位吗?其实,一切都是不可能的,李镇西老师说,“童心是师爱的源泉”,我要说的是,想跟孩子们相处,必须蹲下身,与孩子们对话.不要老拿着大人的思想来衡量孩子,毕竟他们还小.他们的思维有时还很幼稚,还会做很多错事。所以有人说,你要允许学生去犯错,犯了错允许他去改正,这样学生才能在曲折中成长。

  有时,我们老师经常会犯这样的错误,绝对不允许学生犯错,上课迟到了,做错事情了,违犯纪律了,扣分了等等。这样恰恰相反,学生会因为你要求太严而产生抵触情绪.因为更多的时候,他们是以一个人的形式存在的,因此,给孩子尊严,就如同他们给了你尊严一样.你不能强迫他们按照你自己的意愿来做,有时甚至我们应该允许他犯错,因为犯错是为了下次不犯错。因为班级经常扣分,恼火,发脾气常常解决不了问题,那怎么办?作为老师到底是干什么的?我的职责难道只是每天守着他们,他们说不扣分吗?好像老师与学生之间除了批评就什么也没有了?难道师生之间的感情连几分都不值吗?不会,肯定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优秀的,至少我们关注的焦点是发现学生的亮点和好的一面,而不是总盯着他的缺点和短处!很简单,如同考试前,给后进生鼓励,他们的发挥会异常好一样.相信你的学生是优秀的,你别说,他还真能做得更好!我努力地改变自己,努力给孩子们假造一个和谐,宽松的成长环境.

  总之,“没有最好的老师,只有更好的老师”,希望所有的老师象李镇西老师学习,记得他的五个一工程”——上好一堂语文课,找一位学生谈心或书面交流,思考一个教育问题或社会问题,读不少于一万字的书,写一篇教育日记。学习他那种对学生的态度,学习他先进的教育理念,学习他那种对自己永不满意的学习态度,我想若干年以后我们中间也会涌现出很多“李镇西”老师的.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二:

  前段时间,利用空闲我认真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经典作品---《做最好的老师》,但是当我读完第一页的时候,我发现我已经爱上它了。李老师在序言中提到,“最好是相对的,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比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那么做最好的老师,也就是一种美好的、执着的追求,昨天做的要比今天好,明天做的要比今天好,一点点的进步,一点点的超越,从而向着做最好的老师这个目标无极限的接近。李老师是这样阐述的,也是这么做的,我对他充满着崇敬之情。作为同行我从教已十几年与李老师相比我缺少的是积累,感触颇多。

  读着读着,我看到了一个美丽的字眼,“可爱的缺点”,这是李老师对那些好心办坏事的孩子们的一个特点描述。这是怎样一个可爱的老师,会用这么美妙的词汇来理解孩子们的缺点呢?我满怀着好奇,迫不及待的将书继续读下去。在读到“王铜式的错误”时,又让我想起了这个“可爱的缺点”。王铜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但是很顽皮,经常违反学校的纪律,有时还桀骜不驯。对待这样有个性的,令人头疼的孩子,李老师在最初的时候也找不到有显著效果的教育对策,但是在教育过程中,李老师不断的摸索探究,深刻的剖析这个孩子的独特性,努力去发现他的闪光点。每个孩子都有值得表扬的一面,用李老师的话说,“即使在他最混蛋的时候,他让我感动的时候也不止一回”。李老师就充分利用这样的教育契机,激励王铜进步,最终在情感上征服他。在帮李老师搬家时,为了拿到锤子,王铜用砖头砸开玻璃窗,被总务主任当场抓获。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王铜式的好事”,这个让人哭笑不得的行为,不就是一个“可爱的缺点”吗?看着李老师一点点把王铜的这些“可爱的缺点”引导成“可爱的优点”时,我的心再一次的颤动,我能做到吗?我为什么不能做到?我缺的是什么?我不断的思索着......

  在书中我看到:一个孩子走进办公室向李老师借杯子时,李老师只是告诉孩子杯子的位置,让孩子自己去拿。这我来说是一件极平常的事情,心里可能还会想,能借给学生就不错了,还有什么可说道的。然而就是这样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却让李老师反省了师生之间的所谓的平等。当我们向孩子借笔的时候,哪个孩子不是双手擎上呢?这似乎是理所当然的,却从没想过这凭什么是理所当然的,因为我们从来没把孩子置于一个和我们平等的位置。那么我们所谓的“师生平等”不就是一句空口号吗?我又一次的扪心自问:你是怎么做的,你把孩子放在和你平等位置上了吗?我的回答是:以前没有做到,以后一定做到。

  读这本书,像是给心灵洗澡,书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敲打在我的心灵深处,一直在感动着。我深深爱上这本书,如同爱着我的孩子们,我要努力,努力,再努力,一步步向李镇西老师走进。人们给予教师许许多多荣耀的称誉。“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尤其是中国儒家将尊师敬孔的思想发挥到极致,“天地君亲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影响浸润了中华文明几千年。然而今天教师也不再拥有令人真正崇敬的荣耀和光环。重塑教师形象,还教师与教育最本真的面目,是我们每一个人民教师神圣的职责和不可推卸的义务。那么站在21世纪的今天,尤其是在新课改背景下的今天,我们理想中的教师应该是怎样的呢?在我们的心中应该建立起什么样的教师形象呢?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给我了一些启示。

  “有人说,教师的生命像一个长长的句子,艰辛是定语,耐心是状语,热情是补语;又有人说,教师的生命像一个根号,一叠叠作业本为他的青春无数开平方。”其实这些都只说了一半。因为,对于幸福教育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我则认为:教育首先是一种服务,教师是一种带有浓厚服务性质的职业。一种为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提供帮助的服务,一种为社会培养健康健全的人类的服务。也惟有如此,作为教师心怀一种服务思想,才可能从过去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误区中走出来,走进学生,亲近学生,关心爱护学生,蹲下来悉心聆听他们的心声,熟悉他们的呼吸,也只有这样才能为他们提供最切合实际的东西,才能为他们铺设好最适合他们的道路,让他们能够在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声中他们张扬个性,茁壮成长。其次,当代的教师还要树立这样的观念:“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一名好教师,一名爱学生的教师,会将学生放在平等地位,信任他们,尊重他们,视他们为自己的朋友和共同探求真理的伙伴。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教学相长。再次,作为当代的教师还应该“善思“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根思想的芦苇。”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教师应该是个思想者。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做个有心人,去认真总结教育的得与失。

  以上就是我读完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后的几点不成熟的感想。最后套用这样一句话作为结尾:“我是一个行者,步履轻盈,在教育的路上,我的脸上带着笑容,我的心中充满阳光,我的行囊中为教育准备了一切:澎湃的热情、宽容的胸襟、迷人的书香、思考的大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一定会严格的要求我自己,尽早的做一名智慧型的教师。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三:

  读了教育名家李镇西写的《做最好的教师》,这本书记载了李老师从教多年的经验与收获,书中从作者步入岗位初期写起,从青涩写起,到有一定的经验,到经验丰富,满腹经纶,将自己的成长与成熟一步步介绍给了我们,颇有感触。

  有这样一段话:“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的或自由的发展。爱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书育人的动力。李镇西老师在序言中说:“每个人都是一棵树。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我所谓的‘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读到这里不禁问自己,在十多年的工作中,我有没有达到自己最初给自己设立的目标呢,有没有超越自己呢?

  真正的教育之爱,并不是迁就学生,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给与学生的,是他们走出校园多年以后仍然保留纪律”,而是要给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帮助和服务,我们要在身上的,深入骨髓的习惯和性格。这种带有养成良好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并然带有“强制性”,离开了严格要求,便不是真正的爱。

  老师也只是个普通人,也有自己普通的感情,教师要怎样拥有“师爱”呢?李镇西老师用一句话告诉了我们:“童心是师爱的源泉”

  只有童心才能理解童心,带着儿童的兴趣去探寻学生的心灵深处的途径,怀着儿童情感去理解儿童的心灵世界,那样才能真正走近学生的心灵世界,能理解学生的做法,从而让自己与学生的思想感情保持和谐一致,这样的老师就善于发现学生缺点中的可爱之处,甚至智慧之处,那他看到的学生,都是带着“可爱缺点”的可爱孩子。同时,如果想和学生相处愉快,你就不能拿着大人的思想来衡量这些孩子,毕竟他们还不是大人。他们的思维有时还很幼稚,还会做错很多事情。如果你的要求很高很严厉,这样会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这点我深有体会。

  要做最好的老师,那就要带着“爱”这个教育理念行走在教育道路上,爱教育事业,把教育当作自己的一项事业,爱学生,用真正的爱——师爱,去对待学生,为学生的的未来服务!

  回首自己走过的路,不禁惭愧万分。今天读李老师的书,仿佛进行了一次精神洗礼。我也愿“做最好的老师”!从现在开始,努力做好每一件小事,争取今天比昨天做得更好,明天比今天做得更好!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四:

  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感触很深。这本书是李老师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粹,全方位地阐述了李老师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语文教学的理念与实践。李老师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与教育情感融为一体。语言朴实而富有诗意,形象而充满情。读着书,让人不禁为之激动、赞叹、折服!

  读完《做最好的老师》,我不由地思考,老师和学生究竟应该保持一种怎样的关系才最有益于学生的成长?我想,只有处理好了这个问题,教学才能变得从容,教育学生时才能处事不惊。

  李老师在书中极力强调“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在教师素质的诸多因素中,对学生的奉献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责任之心等教师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他说“我们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如果我们用成人的冷漠去对待孩子的真诚,那么一切“语重心长”的教育都无济于事。对于那些让人头疼的孩子李老师用“科研”的眼光去看,把教育上遇到的每一个难题,如班集体建设呀、“后进生”转化呀、早恋呀、作弊呀等等,都当作科研课题来对待,把每一个“难教儿童”都当作研究对象,心态就平静了,教育也从容了。当然,李老师也认为教育并不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教育之爱绝不是迁就纵容学生,绝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因此这种爱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惩罚。总之,“爱”、“理解”、“尊重”、“平等”与“责任”在李老师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正是教师的气度,教师的魅力。爱,不单单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爱,不应是对学生的错误严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对学生的宽容”。爱,也不应是对学生的纵容,而是“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的惩罚”。爱,不只是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身体,而是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学会用他们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和学生一起忧伤、一起欣喜”。爱,不仅仅是只对自己所教的这几年负责,而是“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爱,不是用一颗成年人的心去包容一颗颗童心,而是“需要一颗童心”,用童心去碰撞童心。爱就是“一份纯真,一份庄严,一份责任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还给童年”,就是为学生的‘美丽人生’奠定美好的开端。只有这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只有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李镇西老师说,“学生心是师爱的源泉”,我要说的是,你如果真要想和学生相处,你就不要老师拿着大人的思想来衡量这帮孩子,毕竟他们还不是大人。他们的思维有时还很幼稚,还会做错很多事。所以有人说,你要允许学生去犯错,犯了错允许他去改正,这样学生才能在曲折中成长。有时,我们教育者就会犯这样的错误,绝对不允许学生犯错,上课迟到了,做错事情了,违犯纪律了,寝室扣分了等等。这样恰恰相反,学生会因为你要求太严而产生抵触情绪,就像学生抵触其父母一样,你不要说你是为他们好,其实有哪位家长不是为自己的孩子好?但是他们的孩子还是有很大的抵触情绪,原因在于,其实孩子不光是你的孩子,他更多的是以一个人的形式存在的,因此,你要把他当人看,是人都会犯错,你不能强迫他们按照你自己的意愿来做,有时甚至我们应该允许他犯错,因为犯错是为了下次不犯错。

  李镇西老师说,其实老师的尊严是学生给的,刚开始看时,不大明白是什么意思,看后明白了,其实有很多时候,我是犯过类似的毛病的,事实上,尤其是我们班主任老师容易犯这样的毛病。在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很容易与学生发生冲突或矛盾!比如说学生不交作业了,学生上课总是违犯课堂纪律了,在班级的管理工作中,学生不配合你的工作了,等等,反正是随处可见,有时,我们批评一下就算了,但是有时,可能会批评的严重一点,这个时候,老师的尊严显示出来了,其实这个时候,如果老师控制不好,会在学生面前把自己的尊严丧失掉。有时,学生犯错了,我会在班里打发脾气,狠狠的在班里批评,这个时候,气氛应该说很严肃的,很紧张的,但是等我骂完了,静下心来却发现,其实我的一顿乱发脾气却一点作用都没有,甚至有些学生告诉我,老师你在发脾气的时候,我们有的同学还在偷偷的乐呢!这不,老师在这种情况下还有什么尊严可讲,事实上,老师的尊严已经随着威严的丧失而丧失了。学生告诉我,老师,其实,我们自己也不想犯错啊,只是有时不小心出了错。就是因为我没有容许学生犯错,结果却失去了在学生心目中的信赖和威严,学生告诉我,老师,其实有时我们犯错了,心里觉得是对不住你的,但是你一批评我们,我们就有了反叛!换句话说,老师的尊严就在你的大发脾气中丧失了。

  我最欣赏的是李老师无论多忙,每天都要进行的“五个一工程”:上好一堂语文课,找一个学生谈心或书面交流,思考一个教育问题或社会问题,读书不少于一万字,写一篇教育日记。在我们看来,这需要何等的毅力啊!然而,李老师却不觉得需要什么“毅力”,他把这样艰巨的工作看成是自己的“需要”,而这种需要已经变成了习惯,就像每天需要刷牙洗脸的习惯。这一切的一切,李老师做得有滋有味,做出了成绩,并乐在其中,实在让人佩服!

  同为教师的我们都清楚,这“五个一”做一天两天还可以,但要长年坚持却实在是不易。这其中的前两个一即上好一堂语文课,找一个学生谈心倒还容易,因为作为教师每天都会上课,批改作业并与学生接触,只要存心上好课就可以把每节课的水平提高,至少在原有基础上有长进,只要认真解决学生的问题就必须了解学生,找学生谈话,教育帮助学生。而后三个一即读一万字的书,思考一个教育问题和写一篇教育日记要每天坚持的话,非一般毅力的人可以做到,特别是每天一篇教育日记(他一般都是几千字),要坚持则非常人可以想象,所以李镇西老师不是一个简单的人,我感觉他最大的特点就是他的“勤奋”,会挤时间。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像海绵里的水,只要肯去挤,总是有的。”其实,不是有没有时间的问题,是你愿不愿意去挤的问题。有时,我们太浮躁,不能安心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有时,我们太拖拉,总是把今天的事拖到了明天;有时,我们也雄心勃勃,但总难坚持。

  作为一名教师,仅有爱心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要做一名有思想的老师。李老师书的第二章便是“提高教师的素养”。最欣赏里面的三篇文章《做有思想的教师》、《阅读和写作,提高教师素质》、《从做学生的“灵魂工程师”到“向学生学习”》。

  书中这样说到:只有个性才能造就个性,只有思想才能点燃思想。让没有思想的教师去培养富有创造性素质的一代新人,无异于缘木求鱼。仔细想来不无道理,回想从教几十年的自己,不正是缺乏思想吗?工作之余从未主动思考一天或几天来的工作,思考自己的课堂,思考自己的学生。在接受各级培训,听取专家讲座时,也只是习惯性的接受,很少主动去思考。近来,朱校长不断提起“做一名优雅的教师”,我想其第一步一定是要有思想,只有用思想才能提升教育的品质,只有有思想的教师才会培养出有思想的学生。“做有思想的教师”是应该深深根植在我的心中,甚至每一位教师的心中,成为一种信念和追求。

  “做有思想的教师”,除了有思想,还必须要有一定的底气,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没有厚实的人文底蕴、没有创新的意识,那也只是一种空想。李镇西老师将“读书、教书、写书”视为他生活的全部内容。书中李老师将自己阅读过的书籍、杂志分类罗列出来,有古典类、文学类、教育类、人文类、杂志类,样样俱全。惊讶李老师哪来的那么多时间去读书,其实他早已养成“手不释卷”的习惯。回想自己,真是惭愧,每次总是以没时间为借口,放弃为自己充电。现如今,如火如荼的“书香校园”读书活动正在展开,我想自己应该以李老师为榜样,博览群书,开阔视野,提高素养,将阅读作为自己的生存方式之一。要想成为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就要勤于思考,勤于钻研,并且养成习惯,从中品尝思考阅读和写作的乐趣。付出多少汗水,才会收获多少果实!

  有一句话说得好,选择一行,爱一行,我也是这样,我不知道选择教师这个职业对不对,但是当我面对那帮学生时,我觉得我应该做最好的老师,至少对得起这帮孩子!我现在一直在努力,尽我心去做我做为一名教师应尽的一切义务和责任。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五:

  因为看了这样一段话,所以我买下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所谓“最好的老师”,不是与我敬仰的于漪、钱梦龙、魏书生等老师相比——他们的人格、学识、能力乃至天赋,我是永远无法企及的,比也白比;但我可以和自己比呀!也就是用今天的李镇西与昨天的李镇西相比——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今天我组织班集体活动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趣?我今天帮助“后进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细心?我今天所积累的教育智慧是不是比昨天更丰富?……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便不断的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近。或者干脆骄傲一点说,同样是教师,今天的李镇西和25年前的李镇西相比,可以说是“最好的老师”了。当然,和明天相比,和未来相比,今天的李镇西又不能算是“最好的教师”,不过不要紧,我还会继续自己和自己比,反正做“最好的老师”是我永远的追求,直到我教育生涯的终点。

  多么质朴而又动人的话!而在读《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时,我又常常会被李镇西老师充满智慧和哲理的观点折服,被他那亲切、朴实、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的语言所打动,更感觉到自己当了十几年的老师,简直是白当了,与李老师比起来简直相差太远了.现在将自己读后的点滴体会与大家交流:

  一、宽大的胸襟,平和的心态,做开明的教师。

  同样作为一个老师,但是做老师的心态却不一样。我们每天都在教育学生,而我们每天也都在抱怨:为什么你们就不明白老师的心呢?为什么你们就那么没记性呢?成天只知道吃、玩,什么时候才能把劲儿用在学习上?读了李镇西老师“童心是师爱的源泉”,我明白了:教育需要我们常常站在儿童的角度看问题,所谓的“理解儿童”,不是站在成人的角度去理解,而是以儿童的心去理解儿童的心。平时我总是拿一个成人的标准来看待我的学生。冷静下来想想,他们才多大,正是爱玩的年纪,如果都把他们变成我们心目中懂事、听话、尊敬老师、孝敬父母、多学习少玩的完美类型,那孩子们就成了我们制造的模具中的产品。学校不是工厂,学生也不是产品。工厂产出标准化的产品,是其生产的成功;而学校若培养出模式化的“人才”,却是教育的失败!(李镇西语)平时的工作中,我们往往忽略了孩子们的内心,忽略了孩子们真正需要的东西,而李老师能够在教育学生的同时“向学生学习”,他真诚的尊重学生,勇于在学生面前承认自己的错误。李老师说的好:“教育是心灵的艺术,爱心是教育的灵魂。如果我们承认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过程便决不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应该充满人情味……”读着李老师的文字,感悟着他的心灵,回忆自己的教育行为,我陷入了沉思:“亲其师,信其道”,古人尚且明白的道理,而我实在是做得不够好。作为教师,在学生的面前要保持着一份童心,用自己的童心唤醒孩子的童心,这样才会走进孩子的世界,让孩子感受你的爱。

  二、把问题当成科研课题,做研究型教师。

  李老师是苏霍姆林斯基的追随者,他在书中强调“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在教师素质的诸多因素中,对学生的奉献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责任之心等教师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他说我们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如果我们用成人的冷漠去对待孩子的真诚,那么一切“语重心长”的教育都无济于事。对于那些让人头疼的孩子,李老师用“科研”的眼光去看,把教育上遇到的每一个难题,如班集体建设呀、“后进生”转化呀,早恋呀,作弊呀等等都当作科研课题来对待,把每一个“难教儿童”都当作研究对象,心态就平和了,教育也从容了。李镇西老师认为:对于一线老师来说,最好的科研课题来自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如果你在工作中遇到困难,你应该高兴,因为新的科研课题在向你招手了——也许你走向教育专家之路的起点就在这儿呢!这样每天都有新的发现,每天都有新的领悟,每天都有新的收获,因而每天都有新的快乐。当然,李老师也认为教育并不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教育之爱绝不是迁就学生,绝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因此这种爱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

  三、多读书,读好书,做读书思考的老师。

  历史总是向前发展,信息与知识的更新也是理所当然。如果不常读书、不思考,就会感到很吃力。与其抱怨教育的要求过高,不如静下心来用心“充电”。摆脱这种困境的最好途径就是读书和思考。记得有人说过,不读书的教师走不到教学的前沿,“厚积”才能“薄发”,这是一个永久不变的真理。不做“经师”做“人师”,光读书还不够,还要善于思考。李老师建议我们用写作来进行清晰、完整、有条理的思考,这实在是一条促成教师互动交流、共同成长的专业发展之路。在书中李老师还为我们总结出了四点写作体会:一是要日积月累,不能急功近利;二是要独立思考,不能人云亦云;三是要自然朴实,不能故作高深;四是要读写结合,不能读写分离。

  李镇西老师告诉我们:“‘做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动;是对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对某种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细节,也是辉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轻胜马”的闲适从容,也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荡气回肠!做最好的老师,应该成为每个教师的生活方式、工作常态和人生追求!李老师的这些教育理论将成为我的指路明灯,把教书育人当做是自己毕生的追求,一次一次地超越自己,立志做最好的老师。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六:

  “做最好的自己”第一次读到李老师的这句话的时候,就对我的心灵有一种深深的触动。“做最好的自己”我一直以来不都是想着这样的吗?每天进步一点点。可是回忆这几年的教学生涯,扪心自问:自己做到了几分?写到这儿,我又想起来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提到的:教师的知识、经验大部分都是在教学的前十年积累起来的,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积累将会越来越慢。这样一问,这样一想,觉得自己几乎浪费掉了将近一半的时间,不觉心里有些发慌。也不能完全否定自己没有努力,只是在这个过程中少了些计划,少了些坚持,那么我想就从今天开始计划一下,坚持每天进步一点点,让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的超越自己。让一个比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一生的“最好”!

  怎样才能做到“更好”呢?在读李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时,我有一个明显的感觉,李老师提起陶行知和苏霍姆林斯基这些中外著名教育家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时,如数家珍一般,那么他是怎样做到的呢?两个字:读书!相信这一点大家都能感觉到。那么,要想让自己每天都进步一点点,我想第一个重要的就是读书吧。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也多次提到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表,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如果一个教师在他刚参加教育工作的头几年里所具备的知识,与他要教给儿童的最低限度知识的比例为10:1,那么到他有了15年至20年教龄的时候,这个比例就变为10:1,30:1,50:1。这一切都归功于读书。时间每过去一年,学校教科书这一滴水,在教师的知识海洋里就变得越来越小。这里的问题还不仅在于教师的理论知识在数量上的增长。数量可以转化为质量:衬托着学校教科书的背景越宽广,犹如强大的光流照射下的一点小光束,那么为教育技巧打下基础的职业质量的提高就越明显,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教材(叙述、演讲)时就能更加自如地分配自己的注意。

  “做最好的自己”就我们教师来说就是做“最好的老师”。在你所从事教师的生涯中,让一个个“更好的老师”,汇成一生的“最好的老师”。如果除了上面提到的读书之外,那么还有什么可以让昨天的你比今天的你更好呢?我认为是对学生的“纯真的爱心”。有人说:“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育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因此,做最好的一名教师,首先应该做到爱自己的学生。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那么怎样理解这里的“爱”呢?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师生在人格上应是绝对平等的,教师不应自视比学生“高人一等”。因此,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这种爱的表达既是无微不至,又是不由自主的:上课时,面对学生的问候,我们不是礼节性地点点头,而是充满真诚感激之情地深深鞠躬;气温骤降,我们感到寒冷时,也自然急切地提醒学生“多穿一件衣服”;学生生日到了,班主任笑眯眯地送上一张贺卡;节假日,我们邀约学生(或被学生邀约)去远足郊游、去登山探险;在课余,与学生一起评论甚至争论一下伊拉克战争的影响、中东和平的前景或贝克汉姆或周杰伦……当我们把爱心自然而然地献给学生时,学生会不只把我们当作老师,还会把我们当成朋友,甚至把我们当成长辈!

  一名教师要想一天天的超越自己,成为“最好的教师”,《做最好的教师》读到现在,“要坚持读书”和“对学生纯真的爱心”是我目前总结起来,认为最重要的两点。我也将以这两点为核心,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不断的追求成为“最好的自己”!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七:

  通过近一段时间的阅读,掩卷深思有如下感受:

  一、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

  1、童心是师爱的源泉。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不可避免的会在年龄上与学生拉开距离,我们要和学生的思想感情和谐一致就需要用学生的眼睛去观察、用学生的耳朵去倾听、用学生的兴趣去探寻、用学生的情感去热爱。这样才能和学生同痛苦、共欢乐。只有真正走进学生内心世界,心灵感应心灵,才能和学生产生共鸣,才能和学生打成一片,才能处理好学生可能发生的各种事件,更好的、稳妥的让学生幸福、健康、快乐的发展。

  2、爱心是教育的基础。只有童心才能唤醒爱心,只有爱心才能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教师的爱首先是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学会用他们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和学生一起忧伤、欣喜、激动、沉思。让学生感到老师真有趣、是我们的好朋友。教师的爱还意味着把学生的兴趣引导到正当的途径和允许的范围内发挥;教育中教师的爱还要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要负责。教师不应只考虑学生现阶段的发展,更要考虑学生未来的发展,现在必须为学生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爱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惩罚。作为社会人,不遵循起码的公共规则与秩序是很难与人交往的。

  3、学生幸福是教育的追求。学生幸福首先体现在学生的人格、情感、思想、个性、差异、创造力都能得到尊重;其次培养学生平等的观念;让学生的童年富有诗意,让他们的人生充满情趣,让学生的生命更加丰满,使学生保持孩子善良和富于幻想的天性。

  二教师的素养是教育的基石

  1、要成为有思想的教师。只有有了创造性的思考才能有创造性地实践,只有个性才能造就个性,只有思想才能点燃思想。每一位老师都要用脑袋去行走,用时间去思考。

  2、教师要有奉献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和责任之心。教师要有奉献之心才能静下心来做教育。浮躁、麻木、冷漠和虚伪只能使教育越来越远离教育本质。不仅教师要有奉献之心还要教育学生有奉献之心;理解之心就是懂得学生的心理活动并善于发现儿童潜在的创造力,这样才能真正接近学生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学生。平等之心就是善于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以感情赢得感情,以心灵感受心灵。责任之心就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

  3、阅读、写作、反思和实践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方法。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八:

  最近读了李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这是李老师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粹,全方位地阐述了李老师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语文教学的理念与实践。李老师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与教育情感融为一体。语言朴实而富有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读着书,让人不禁为之激动、赞叹、折服!

  “做最好的老师”,是任何一个做教师的人的理想,可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呢?用李老师的话说,“最好”就是“更好”,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他说:“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便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拢。”看到这里,我想到了自己,说实话,我对自己的某些方面是缺乏信心的,总觉得自己不管怎样努力都是无济于事的,李老师的话使我受到了启发,也增强了信心,只要我争取每天多读些书,每天都有点进步,每天都做得更好,每天都比前一天有进步,我想我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正如同我们希望自己的学生每天进步一点是一样的道理。只要自己肯付出,认真地去想,努力地去做,使自己每天都有新的发现,每天都有新的领悟,每天都有新的收获,那每天就都会有新的快乐。

  “我一直都在一线,一直都在讲台,一直都和学生零距离!我时时提醒自己,我是一名教师,我的生活在讲台,我的生命在学生。”是的,只有和学生们零距离接触,才能感受到学生们的可爱之处,才能更多地用文字记录下和学生们的点点滴滴,才能体现老师的真正价值!

  对于老师,教学经验来自于与学生们零距离的交流与接触,而不是一堆一堆的大道理,一套一套的理论。试着与学生心与心的交流,你会觉得教学原来是如此精彩!

  总之,浮躁的心、生硬的态度,永远也不可能换来心与心真诚的沟通,我会多试着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用“学生的眼光”看待,用“学生的情感”体验,像李老师那样,用真心、爱心、诚心、耐心,赢得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

  最后,我还是要把李老师的一段话献给我们所有的教育工作者:

  “‘做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动;是对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对某种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细节,也是辉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轻胜马’的闲适从容,也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荡气回肠。”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九:

  最近,我读了李镇西老师著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受益匪浅。李老师25年如一日,爱生如子,用他那“激情燃烧的岁月”,谱写着一幕幕爱的篇章。他把自己融入到班级这个集体大熔炉里,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里面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学生的喜怒哀乐,去赢得学生的信任与敬佩。他所具有的这种情感魅力,简直让我崇拜。读后,让我颇受启发。

  启发一:班主任应有健康的心理品质

  在班级管理中他主张应做一名胸襟开阔、心灵自由的班主任,要正确对待周围的舆论并随时调适自己的心理状态,做到“自我解放”。第一:对待领导的评价要冷静。要力争做到不因领导的表扬而欣喜若狂,也不因领导的批评而气急败坏。第二:对待同事的议论要宽容。对于中肯的批评,我们应“闻过则喜”,不应“一蹴即跳”。对于善良的误解,也应心平气和地对待。第三,对待家长的批评要平和。以宽容的胸襟平和地容纳学生家长的各种意见,包括尖锐的批评或者刺耳的“杂音”。第四,对待学生的意见要豁达。唯有在精神上真正站起来的班主任,才能有宽阔无垠的胸襟与自由舒展的心灵去带好一个班级。

  启发二:展开小组竞争增强班级活力

  第一,分组合理。为了便于竞争,李老师在班上设一种综合小组,这种小组一旦建立,便“永久”不变,而且既是学习小组,也是卫生小组,又是体育小组,还是文娱小组……之所以将小组固定不变是为了让小组在不断的竞争中增强凝聚力,并看到自己的发展情况。第二,竞赛全面。竞赛内容尽可能包括纪律要求的各方面和班级、学校各种活动。如课堂纪律、学习成绩、劳动卫生、出勤情况、作业完成、行为规范……第三,规则统一。开学初,由班委、小组长开会,拟定小组竞赛的规则。第四,严格监督。规则一旦制定,便由班干部和各小组长严格监督,各小组长也有一本“账簿”,以便查对。第五,客观评比。竞赛情况绘成图表贴在教室里,这样到了期末评选优秀小组时,根本不用再人为的凭印象“评比”,只要看竞赛表上的积分,优秀小组自然产生了。

  李老师的这种做法有很多的好处。竞赛活动使小组产生了内在的凝聚力;小组的凝聚力的产生自然带动了班级风气的好转;竞赛评比使一些不好督促检查的要求也得以落实。

  启发三:培养班干部的自治能力

  对于班干部的培养,李老师是通过学生的自我管理,达到学生的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径。在培养班干部时,他不满足于让学生独立组织几次活动或主持几次班队会,而是着眼于让学生干部通过实际工作,培养献身精神和进取精神,增强班干部的自治能力。

  读了李老师的故事,我明白了教育上的爱,不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而做出的一种姿态,它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种氛围,运用得恰当,它会把“爱”自然而然的贯穿于教育的某一个环节,也会不声不响的体现在教育的每一个细节,更会潜移默化的浸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所以,我深深感悟到:因为爱,冰雪会消融;因为爱,枯木会逢春;因为爱,希望绽放华彩,因为爱,能拨云见日,未来永值得期待;因为爱,所有的生命才收获了圆满。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将会继续带着自己的心去读,带着自己的梦去读,带着自己的实践去读,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不断寻求突破,找寻适当的教育方法,鞭策自己,激励自己,做一个受家长、学生喜欢的老师。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十:

  在寒假里我拜读了《做最好的老师》一书,“做最好的老师!”看到书名,我不禁为之一颤,“最好?”谈何容易,做最好的老师,这么说是不是太狂了。同时我又想到了当年澳柯玛空调的经典广告“没有最好,只能更好”,家喻户晓,人尽皆知,为大家所认可,成为一句至理名言。怀着一颗好奇心,我翻开书本。

  怎样才算是“做最好的老师”呢?这是我最先想到,我想也是每一个做老师的人经常要面对和思索的问题。

  一、“做最好的老师”,是一个崇高的理想,一种值得追求的境界。

  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理想,就像是人生之海中的一盏航标灯,为人们指引方向。要是没有了方向,人就会活得毫无兴趣。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人生理想,人生才会有精神支柱,才能焕发内驱力。

  也许,现在很多人觉得,现在谈理想是不是太远了,但其实扪心自问,每个人,无论年少或年长,在他们的内心深处,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只是有时自己没有感觉而已,只是有时可能因为离理想太近,我们便觉得那不是理想。其实理想并不遥远,它真实的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也许有时达不到自己的理想,甚至一辈子都达不到,但只要努力了,就在一步步地靠近理想的目标。

  二,要做最好的老师,先要做最好的自己。

  “做最好的自己。”李老师多次这样对学生说。他说:“‘最好’是相对的,因为这是永远没有止境的追求——从这个意义上说,‘最好’其实就是‘更好’。”这就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自觉的追求更好的境界。这与“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所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都在不断追求“更好”。“但是,理直气壮地提出‘做最好的自己’,则表明了一种更高的人生和事业的标杆,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比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李老师所谓的“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

  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作为一名教师,当然就是要“做最好的老师”。

  三、“做最好的老师”,是一个个平凡的细节,是一颗持之以恒的恒心。

  踏踏实实做事,坚持不懈。李老师自称是个“实干的理想主义者”。的确,他不仅有着崇高的理想,更重要的是他的工作是那样认真踏实。今天,环绕在他头上的美丽光环,就是由一个个平凡的小细节组成的,是他一步一个脚印踩出来的。他把想做一个“最好的老师”化为:踏踏实实上好每一堂课,仔仔细细批改每一本作业,认认真真对待每一次谈心,开开心心组织每一次活动。

  记得第一次听到李镇西这个名字,是在网上,在一个老师的博客中,其中提到他每天坚持完成“五个一工程”——上好一堂语文课,找一位学生谈心或书面交流,思考一个教育问题或社会问题,读不少于一万字的书,写一篇教育日记。当时,并不知李镇西为何许人,但对我的心里可以说是一种震撼。觉得要完成那“五个一”简直是不可能的事。如果能坚持完成其中一项,就已属不易。何况是五项!每日坚持!难以想像,他是怎样坚持下来的?难以想像,他的时间是从哪儿来的?

  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像海绵里的水,只要肯去挤,总是有的。”其实,不是有没有时间的问题,是你愿不愿意去挤的问题。有时,我们太浮躁,不能安心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有时,我们太拖拉,总是把今天的事拖到了明天;有时,我们也雄心勃勃,但总难坚持。

  回首自己走过的路,不禁惭愧万分。今天读李老师的书,仿佛进行了一次精神洗礼。我也愿“做最好的老师”!从现在开始,努力做好每一件小事,争取今天比昨天做得更好,明天比今天做得更好!

  最后,我还是要以李老师的一段话作为结尾:“‘做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动;是对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对某种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细节,也是辉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轻胜马’的闲适从容,也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荡气回肠。

李镇西如何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十篇
1 元
1.68 元
5.20 元
6.66 元
8.88 元
自定义
谢谢您的赞赏
保存
取消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